close

  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道 英國《衛報》網站6月30日發表題為《中國隱瞞的土壤污染問題給人類帶來的代價》的文章,作者為何光偉。文章內容如下:
  張俊威(化名)的叔叔2012年2月去世,年僅50歲。去世前,癌症折磨了他三年之久,醫生將他的直腸和膀胱都切除了。
  張俊威的叔叔生前住在中國江蘇省的分水村。這個村莊位於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旁,村內水網密佈,居住著大約7000居民。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隨著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一條新修的碎石路將曾經寂靜的分水村與正在中國各地修建的大型公路網連了起來。湖畔,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進工廠上班掙得的工資令分水村迅速繁榮起來,村裡傳統的白牆黑瓦平房逐漸被兩層甚至三層樓房取代。
  張俊威認為,奪走叔叔性命的癌症是土壤污染引發的。土壤污染這個話題在中國過於敏感,張俊威不敢公開談論。張俊威今年剛40歲,與叔叔一樣,一直生活在江蘇。他居住在分水村附近的周鐵鎮。
  周鐵鎮和分水村均屬宜興市。當地很多農民已不再吃自己種的農產品。他們知道,菜地已被鎘、鉛和汞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污染。
  在中國,土壤污染相對來說不太受公眾關註。雖然土壤污染對健康的威脅與受到較廣泛報道的空氣污染和水污染一樣嚴重,但關於土壤污染的數據被嚴格保密。2013年2月,環保部承認,中國存在“癌症村”,並公佈了一份名單。一些研究社會問題的專家估計,中國有450個癌症村。
  2006年底,宜興境內已有1188家化工廠。截至2013年10月,在經過6年多的“整頓”後,有583家關門、合併或轉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中國某地被重金屬污染後的土地,被雨水侵泡後出現各種顏色(2013年5月28日攝,拼版圖片)。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然而,這些工廠以前排放的廢水或廢物中所含的污染物已經進入土壤,這些有毒廢物仍在威脅當地甚至更大範圍內民眾的健康。
  張俊威和其他村民都很清楚,他們這個地區的癌症發病率在上升,他們懷疑,污染是罪魁禍首。
  2013年4月的一份未完全公開的報告稱,2004年以來,無錫、蘇州、常州地區的重金屬污染範圍在逐步擴大,有連點成面趨勢。
  持續監測表明,污染在不斷惡化。研究人員稱,某地原來只有工業區周圍相對獨立的區域土壤鎘含量超過每千克0.4毫克。然而到2012年,附近大片農田的污染已達到相同程度,該地區生產的水稻和小麥已被污染。
  中國正在為30年來的快速經濟增長付出高昂代價,而且中國日益嚴峻的土壤污染問題給其糧食帶來了風險。官方估算,中國每年生產遭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中國目前共有耕地1.35億公頃,但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和污染日趨嚴重,優質耕地數量不斷減少。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政府認為遭到中重度污染的耕地超過300萬公頃,其中重金屬污染土地有多少尚不清楚。然而,早在2011年,有專家就曾表示,中國10%的耕地已被鉛、鋅和其他重金屬污染。
  公眾越來越擔心環境污染造成的影響。這開始迫使政府轉變態度。然而,最高層的轉變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影響到下級政府。
  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莊國泰說,清除土壤污染是一個艱巨而漫長的過程,所需投資巨大。他解釋道,有時候,環保部在土壤樣本中檢測出的污染物可追溯至幾十年前,如20世紀80年代已禁用的一種農藥殘留。
  莊國泰承諾,一項應對土壤污染問題的行動計劃將結合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企業的力量,通過市場機制推動土壤修複,即通過激勵機制來鼓勵公眾參與。有關部門也已承諾制定一項關於土壤污染的新法。然而,土壤修複耗資巨大、情況複雜。污染噩夢給鄉村帶來苦難,讓很多人年紀輕輕便失去生命,造成減產,使中國很多國產食物成為毒物。然而,要走出這場噩夢絕非易事。
  【延伸閱讀】
  澳媒:土壤污染威脅糧食安全治理刻不容緩
  2014-05-27 15:33:00
  中新網5月27日電 中國國土資源部日前發佈《土地整治藍皮書》指出,中國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積約5000萬畝,土地面臨著嚴重污染和退化。對此,《澳門日報》27日發表文章稱,土壤污染問題不僅嚴重危脅廣大民眾“舌尖上的安全”,而且危及國家糧食安全,治理刻不容緩。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糧食收穫
  文章摘編如下:
  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難逆轉
  “如果把國人就地拍扁,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這是網上流傳一個段子,說法儘管誇張,但也折射出了我國生存環境和飲食安全面臨的嚴峻現實。可以說,土壤重金屬污染成了當今最主要的環境問題。
  與水體和大氣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後性和難可逆性,被稱作“看不見的污染”。專家指出,重金屬難降解、易積累、毒性大,對作物的生長、產量和品質都有影響,尤其是它被作物吸收進入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
  土壤污染敲響糧食安全警鐘
  “以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驕傲,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的高速發展,這一輝煌漸遠去。在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連增”、糧食產量超過六億噸的今天,我國的糧食自給率卻在下降。當前,土壤污染問題進一步敲響了國家糧食安全的警鐘。
  土壤污染正成為我國食品安全和糧食安全的重大隱憂。專家認為,我國土壤污染的根源在缺乏能有力保護環境的法規制度,以及在實踐中以不計環境代價的方式追求GDP增長。
  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瑣指出,土壤污染雖然範圍廣、影響大、危害重,但相對而言,公眾和決策層的重視程度依然不夠,相關的科研投入、政策、法規和管理工作也明顯滯後。他說,我國制訂了防治大氣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的法律,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卻過於分散、零星。特別是一些土壤保護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規還沒有制訂,對土壤污染的控制與治理還缺乏系統的政策框架。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糧食收穫
  治理土壤污染刻不容緩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國,土地不但是“三農”之本,更是社稷之本。可喜的是,當前國家正在或將要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據悉,全國土壤污染治理試點示範已經啟動,土壤污染治理修複技術體系將逐步建立。同時一些地方也在積極探索,比如湖南株洲市關停和搬遷了一大批污染企業,並建起一整套線上監控預警系統,即時監控污染源;江西實施農藥減量行動,東部沿海的一些地方探索種植具有土壤修複功效、生長速度快、經濟價值高的苗木,以逐漸降低土壤重金屬含量。
  土壤污染的危害觸目驚心,今後應做到“控制增量、消化存量、標本兼治”,防止土壤污染進一步加劇擴散。同時應建立修複和再開發資金長效機制,明確以“誰污染、誰治理”為核心的責任體系,實現“污染者付費”。此外,還要健全完善治理土壤污染的法律法規,增加對土地污染者和不作為官員的震懾力。
  土壤污染問題不僅嚴重危脅廣大民眾“舌尖上的安全”,而且危及國家糧食安全,治理刻不容緩。
  【延伸閱讀】
  專家呼籲詳查土壤污染情況:實際情況可能更糟
  2014-04-21 10:32:00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近年來,作為百姓“米袋子”“菜籃子”的耕地土壤正在承受越來越多的污染,以致一些地方農產品質量告急,“鎘大米”“毒蔬菜”事件屢現報端。漫畫:吞噬 新華社發 商海春作
  參考消息網4月21日報道 港報稱,在中國政府公佈了歷時8年的土壤污染調查的初步結果後,專家們呼籲對內地土壤污染程度進行更詳細的分析以評估其嚴重性。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20日報道,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17日說,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開展的第一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發現,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
  調查發現,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此前,當局對土壤污染數據信息守口如瓶。
  報道稱,據新華社報道,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等相關負責人說,本次調查以點位超標率來描述土壤污染狀況,給出準確的土壤污染面積的數據有較大困難,因為受客觀條件限制,總體點位較疏。
  農業部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專家組成員陳世寶說,實際情況可能更糟。他說,17日公佈的數字與此前研究人員的估計相符,但這隻是“保守值”。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表示,當局必須進行幾輪詳細調查,包括將調查的單位面積縮小,然後才能判斷污染的實際嚴重程度。
  他說:“我相信最新公佈的數據是真實的,但我們無法從中得知土壤污染的實際面積。實際污染程度可能更大,也可能更小。但在更詳細的調查完成前,我們無從得知。”
  報道稱,在此次歷時8年的調查中,實際調查了約6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調查點位覆蓋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
  調查發現,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的約83%,點位超標率較高的無機污染物包括鎘、汞、砷、銅、鉛等。
  土壤中鎘(如果在人體內大量蓄積,可導致骨質疏鬆)的含量近幾十年來明顯增長。相關負責人表示,與上世紀80年代末相比,鎘的含量在西南地區和沿海地區增幅超過50%,在華北、東北和西部地區增加10%至40%。
  相關負責人表示,土壤污染是長年累積形成的,而工礦企業、農業生產等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環保部將會同其他部門展開更詳細的調查。
  陳世寶說,解決土壤污染問題首先要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物進入環境。這可能意味著關閉造成重度污染的工廠,並對農藥成分和耕地施肥加以嚴格規定。
  他說:“如果污染在治理的同時仍在繼續,那麼無論治理方法有多好,土壤污染也會得不到根治。”
  【延伸閱讀】
  中國近五分之一耕地受污染 加劇食品安全擔憂
  2014-04-19 09:07:00
  
  這位農民的手指之處,是用於灌溉的水塘,已遭到化工廠污染。(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參考消息網4月19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政府17日發佈一份公報,稱中國近五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污染。這一結果肯定會引起一系列疑問,人們會質疑中國快速工業化造成的不利影響、商業利益缺乏監管以及對全國食品鏈的影響等。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4月17日報道,中國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發佈的公報稱,中國16.1%的土壤受到污染,耕地被污染的比例是19.4%。新華社說,報告的依據是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對全國約630萬平方公里土地開展的調查。
  公報證實了越來越多的官員和普通中國人對中國的可用土地正急劇減少的擔憂。與2013年環境保護部公佈的數據相比,這次的數據反映的土壤污染問題更加嚴重。當時的數據稱,中國有六分之一的耕地被污染,約合3億畝。
  報道稱,中國中部的湖南省土壤污染較嚴重,因為它是中國最主要的有色金屬產地之一,也是主要的水稻種植區。一家市場研究公司說,2012年,湖南的大米產量占全國的16%。廣東省官員去年發現,一些大米鎘含量超標。這些大米主要產自湖南。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4月17日報道稱,中國官方報告公佈了一向被視為國家機密的中國土壤污染數據,人們對中國耕地污染以及食品供應的擔憂得到印證。
  報告稱,中國有近五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污染。報告出人意料地揭示了土壤污染問題的嚴重程度,這個問題是中國長達3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和工業擴張帶來的後果。
  報道稱,中國的空氣污染問題是顯而易見的,但環保主義者已經對不那麼明顯的土壤污染問題的影響發出警告。
  綠色和平組織東亞部污染防治項目負責人武毅秀表示,空氣污染確實更明顯,也是一個現實問題,但污染物最終會滯留在土壤內。她說,空氣和水中的重金屬會滲入土壤,而後會進入食品,最終影響人們的健康。
  中國國土資源部公佈,已經有0.5億畝耕地不適於進行農業種植。環保人士稱,餘下的耕地中大多數屬於低質或中質水平,幾十年來大規模使用化肥和殺蟲劑使得這些土地喪失了生產能力。
  報道稱,這麼多的污染土壤意味著中國未來可能需要進口更多食物。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蓋爾說,農業受到工業污染的影響,但同時農業自身也造成了許多污染。
  【延伸閱讀】
  地下水重污染為中國環境問題敲警鐘
  2014-04-24 09:59:00
  參考消息網4月24日報道 外媒援引官方媒體的報道稱,中國近六成的地下水遭到嚴重污染,這凸顯了中國嚴峻的環境問題。
  法新社4月23日援引新華社22日的報道稱,當天發佈的一份年度公報顯示,2013年全國203個地市級行政區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監測結果為“極差”或“較差”的接近六成。
  報道稱,中國數十年的經濟增長已經引發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全國大面積地區不斷出現霧霾,水資源和土壤都遭到了污染。
  中國的環保部門近日稱,中國約16%的土壤受到污染,部分耕地中鎘等污染物含量超標。
  據報道,中國3月宣佈,將向污染“宣戰”。但專家警告稱,既得利益者將令措施難以推行。
  無論是將水燒開飲用,還是購買瓶裝水,中國的很多民眾已經在避免直接飲用自來水。
  據媒體報道,在當地自來水被髮現苯含量超標後,中國西部城市蘭州的居民本月早些時候爭相購買瓶裝水。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一家分公司被指造成這起事故,該公司的管道泄漏污染了供水企業的自流溝。
  蘭州市政府也受到譴責,因為據稱其在得知此事後的數天內都未能將污染情況通知當地居民。  (原標題:英國《衛報》:中國為土壤污染付出高昂代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83wiyj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